top of page

台南|鹽水風華再現|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我們|鹽水街|橋南老街|月津燈會

已更新:2023年3月23日

台灣故事網 / 鹽水走透透 / 陳君翰撰寫


a.hsuan.lin 林怡萱,提供照片說故事

鹽水街


鹽水,早期面路「倒風内海」,是台灣在 明末清初所興起的港口之一,附近海水深流,為嘉義至台南之間的水陸轉運站,自鄭氏時代起,這裡便是這裡便是集軍事、貿易與文化於醫身的天然港口,港務與盛。


由廈門、泉州等地駛來的船隻都在此停泊,卸下由内陸載来的市匹、木材、茄草、中藥、酒、陶瓷等,換載本地出產的红糖、蕃薯簽、竹筍、米等產品返回內陸:鹽水因港口興盛成為當時新落的農產集散地,繁榮情況,直追安平、鹿港,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之稱。


武廟的崇祀建即肇基於此時期康熙七年 (西元一六五五年)為鹽水鎮上的公廟之一,信徒遍佈全國各地、明永厝年間 《西元一六六二年〉,即今舊營里與後宅里一帶拓墾,渐成聚落。清康熙未年 (西元一七二二〉年,陳氏二人招佃入墾荒地。漸成市街,形成了(圭壁庄》或(大奎壁庄》,此為鹽水港街的前身。



a.hsuan.lin 林怡萱,提供照片說故事

壉諸羅縣誌載:「鹽水港街,屬大奎壁莊,商賈輳集」,時至嘉度、道光年間,為最鼎盛時期,現立於中山路上的葉家八角樓,即此時期之建物 :因街區的東、南、西、三面環水,狀似新月,故地名又稱為「月港」或「月津」,當時港口與庄是分開的,爾後械門、戰亂頻仍,鹽水四周築城垣,以保鄉里,設東、西、南、北四城門。


a.hsuan.lin 林怡萱,提供照片說故事

鹽水鎮歷經了繁華與墮落,見證了歲月的滄海泰田,所留下來卻是可貴的文化資產,而橋南老街就是極具代麦性的其中之一。鹽水是南台湾典型的漁村,居佳者早期來自大陸福建沿海之閩南人,世代以討海為生,因此特別和信神明對他們的眷顧。



相傅於清朝乾隆年間為了驅退瘟疫,一連燃放三天炮竹,而後為了節省經費及感謝神恩,祈求豐收、平安,改以各莊頭輪流方式,燃放蜂炮。此種風俗流傳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年歷史,蜂炮燃放時煙火漫天,場面壯觀,為難得一見之民俗活動。


a.hsuan.lin 林怡萱,提供照片說故事

zoey_pei,提供照片說故事

橋南老街


橋南老街是鹽水開發最早的街道,兩旁由古樸挑高平房夾道。


二次大戰末期幸運的逃過轟炸的浩劫,也因人口外流而意外保留住街弄風貌。


橋南老街與台灣其他街道最不同的是,這邊沒有商業攤販的氣息,保留的是古老建築與古代工藝依然陳舊兩旁。


o29998697,提供照片說故事

一過興隆橋上,就見到外表燻黑的「泉利打鐵铺」,傅家五代百餘年,現任老闆李一男至今依然堅持手工打造。

嘉南平原自古就以盛產甘蔗出名,清朝時,鹽水位處台灣輸出蔗糖重要輸出港口,繁榮盛況可在當時逵到巔峰,讓鹽水躍居台灣第四大港。


也使得鹽水這個古城宗教寺廟眾多,還設置了書院與南管、北管等文化國體,讓當時鹽水成為一個文化城。


鹽水的中心在中正路頭由茄南廟前的廣場向西北延伸竹子街,現朝琴路向東北延伸接今三福路向南則為今中正路直至護庇宮。


這一帶的建築,均屬具商業及住家機能的長行街屋。


第一進通常作為店舖上方有一長方形樓矩方便闆樓的貨物上下。


第二進為住宅兩進之間有『落水』也就是天井做探光之用。


橋南老街為鹽水昔日最繁榮的商業街,因臨近鹽水港口,店鋪行郊林立,有謂「五行七交」,繁盛一時。


随鹽水港的沒落,橋南街昔日的繁榮已不復見,漸漸轉寫住宅區,依然保持商業街的建築風貌,至今仍許多被保存。


十五、十七、十九是此街精繳的街屋之一,分别由李家三兄弟所有,光復後家道中,十七號己轉賣給他人。


建築特色:李宅為一精緻的傳統店舖式街屋,興建時為了分給三兄弟而築成三問街屋。在第三落以拱門相通,十五號的第三落寬三問,突出於整他格局之外,作爲公媽廳之用年間的第一落作為半樓式閣樓,設一樓井有欄杆,貨物可由此上下運送。


每落之間設小天井以利探光並設單邊過水廊作爲廚房用。 每一落皆為木構造,其架構比例及做工都相當純熟嚴謹,以屏仔壁作共用壁,天井的隔牆則用檗磚砌成。


因歷史的痕跡,許多建築樣貌已有了歲月,如今因月之美術館的2020 漫月美行動,讓街屋添上許多可愛元素,設計名稱為:光陰使者。


創作概念:

時間孕育出生命,空間孕育出情感,房子在時間的淬鍊下,彷彿有了生命,這個生命體有著守護每家每戶所有人的任務,如同傳統宗教中的地基主,祂是時光累積出來的使者,默默在這房子的空間中,與家人們朝夕相處,就如同家中的大家長,熟悉著每位家人、每個世代不同的個性習慣,與這個家一起磨合成長,彼此照顧守護。


文獻出自於:月之美術館授權


由月之美術館,提供照片說故事

鹽水 ‧ 月津港


鹽水港,又稱鹹水港,為清代臺灣南部商貿重心之一,,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月港」之雅稱。


鹽水昔因位於倒風內海水路糧道,與安平、鹿港並列南台灣水路交通要地,人稱「一府、二鹿、三艋岬、四月津」,更突顯其重要性。鹽水因港成市,貿易興盛,當地一句俗話「九萬二十七千」,便是形容當時九戶人家的財產達到萬元以上,二十七戶有千元以上的身價;日治時期進行市區改正,並設有製糖工廠,盛極一時。隨著時代推演,鹽水港已不復原有功能,周邊改以興建親水公園,成為各式節慶活動的重要場域,而這些遺留下的街道紋理,更豐富了這個場域的歷史性及獨特性。


文獻出自於:月之美術館授權




由月之美術館,提供照片說故事

鹽水風華再現


很榮慶當時候因鹽水風華再現的專案,讓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們有機會研究鹽水的歷史與人文,也特別感謝居民的熱情與文史工作者接受我的專訪,讓我從中了解到一個城鎮歷史與故事的重要性。


10年後回到鹽水看見當初的計畫在我眼前一幕幕實現,滿是感動與掩蓋不住的激動,不再是那個居民充滿哀傷神情的城鎮,鹽水的風華以不同樣貌迎接未來的每一天。




月之美術館與漫月美行動


這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活動,由月之美術館所策劃的行動,以在地共創的概念完成許多裝置作品,並將各個地點結合月津八景的故事概念以及歷史搭配藝術來活絡整個城鎮。


夜間導覽更是邀請民眾加入計畫中,讓我們一起漫步在鹽水的夜間巷弄中,提著燈籠讓彼此相遇一起為鹽水未來努力與祝福。


由月之美術館提供說故事


2022漫月美行動 〈我們〉夜間導覽企劃


悄悄的你/妳來到這塊,

屬於曾經的城市,漫步在巷中,

深黑的天空,

一輪輪似月之物散發出淡淡的銀光,

少了雲霧的遮擋,

興隆下的水月顯得越發明亮,

一排排紅磚瓦屋錯落在街道,

桔紅色的房屋,

依稀還透著夏末尚存的餘熱。

帶著透明,無邪的天真,

總能把記憶定格在幾里之外,

就能看到的聚波前盞盞的漁火,

柔柔的一陣風吹過,

花香入鼻,

驀然地,

眼前浮現出家鄉的玉蓮寺荷花,

那釋寺甘泉淌出的月池蛙鼓們,

也隨著涼意慵懶了起來,

北門內的里仁松濤依然佇立搖曳,

東門外的如曉似玉的月光漫亮夜空,

濕潤的風吹過樹叢中混了泥土的氣息,

獨自漫步後與我共舞,

你讓我變成我們,

漫漫的寫下更多關於我們的故事。

讓我們帶著彼此的光,在光裡相遇一場。


文張出自於:月之美術館


由月之美術館提供說故事



- 鹽水城說故事 -


月之美術館:

感謝月之美術館圖文的授權使用



感謝以下部落客授權照片提供我們說故事


a.hsuan.lin 林怡萱

zoey_pei Pei Yun LI

o29998697 WeiChinan







Comments


bottom of page